信息中心
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协会动态
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 这些省区市这样做(下)

广东



耕海牧渔 建设“粤海粮仓”
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要求,践行大食物观、“两山”理论,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切入口,深入实施海洋强国、农业强国战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一、高位谋划部署,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黄坤明书记召开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明确由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抓总,强调要把“近海腾出来布项目,搞建设,布生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4月10日~13日,习总书记莅临广东考察,首站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这番讲话赋予了广东海洋渔业新的使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 二、立足基础优势,全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4084公里、第二大的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八大湾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全年适合海水养殖,复养率高。
 一是着力抓种业攻坚。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石斑鱼杂交新品种——虎龙杂交斑,首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南澳金贝”,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海水鱼苗产量占全国逾40%,居全国首位,依托“粤强种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包括金鲳、南海硇洲族大黄鱼、军曹鱼、花鲈、石斑鱼、章红、赤嘴鮸等。
 二是着力抓装备研制。聚集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海洋养殖装备设计制造单位,包括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科研单位,以及中船、广船、中集等装备制造单位。广东最早实现重力式深水网箱国产化,目前广东省有4874个重力式深水网箱,4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在建4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
 三是着力抓产业融合。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制定首套预制菜标准体系,创造性提出“年鱼经济”,2022年水产品预制菜规模168亿元、占全国17%。
 四是着力抓富民增收。坚持“大渔带小渔”,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等模式,让渔民通过众筹、入股等方式参与养殖,获得更多收益。广东省153家水产类龙头企业带动48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五是着力抓生态发展。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切入点,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推广绿色环保新材料、新装备。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发布绿色生态养殖标准,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立体开发模式,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下一步,广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部署,特别是马有祥副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深入实施“深蓝种业”工程,集中开展抗风浪网箱等海洋养殖配套装备技术攻关,创新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打造新型经营主体“雁阵”,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海洋渔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发挥粮食安全重要压舱石作用,打造“蓝色粮仓”!


广西



推进深水网箱养殖
全力打造“蓝色粮仓”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突破资源环境硬约束,推动新时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拥有海岸线1628.59公里,海域面积4.6万平方千米,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条件和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2977口,养殖水体856.5万立方米,主养品种金鲳年产量约8.2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产值预计突破20亿元。
● 一、选准品类,全方位规划。广西的深水网箱养殖鱼类,金鲳超过99%。我们的首要经验是充分利用广西气候温和、水质优越特点,精心选准对水质要求高的金鲳作为深海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类,与其他省份形成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同时,加强深远海养殖系统性、整体性设计,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实施离岸“蓝色粮仓”建设工程,明确全区深水网箱、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功能定位,高标准谋划、高站位推动以金鲳为首的深水网箱养殖工作。
● 二、重点扶持,全要素保障。出台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强化“人、财、海”等要素保障,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扶持机制。财政方面,“十三五”以来发放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2.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亿元,共支持建设深水网箱1843口和桁架类大型养殖设施设备3个。金融方面,创新实施“桂惠贷”“渔业贷”,仅2022年就指导帮助10家深远海养殖企业融资近2亿元,广西深水网箱发展规模迅速壮大。保险方面,健全完善渔业互助保险和共保体系,在全国首创金鲳养殖高温、风力气象指数险种,解除养殖户后顾之忧。用海方面,支持北海市全面减免养殖用海海域使用金,鼓励和引导近岸养殖向深远海布局。
● 三、创新驱动,全领域突破。突出科技赋能深远海养殖,建设智慧海洋服务平台,创新深远海机械化自动化养殖关键装备,升级改造深水网箱设施设备。围绕深远海养殖金鲳关键核心技术,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联合攻关,独创适合广西的卵形鲳鲹苗种“三段式”繁育模式,比传统模式提前30天达到抗流“入网”最佳规格,苗种成活率提高到91.3%。制定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规范》等3个广西地方标准,大力推广多营养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深水网箱+滤食性珍珠贝+人工鱼礁),有效提高养殖海域的空间利用率,减轻养殖对环境压力,实现饲料多层级利用。
● 四、集产成群,全链条升级。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全力推动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扶持广西容海等一批本土高成长性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参与深远海养殖。投入12.62亿元建成20万吨冷库库容的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区,成功打通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堵点难点。加强品牌建设,指导防城港市金鲳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防城港、北海两市成功创建金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金鲳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打造具有高市场占有率的金鲳优秀品牌,成功推动广西“白龙港”“江山渔夫”等品牌金鲳,远销国内外各大商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已形成以高效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配套农资生产和制造融合发展的特色金鲳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渔业工作的指示部署,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积极引导深水网箱制造、水产苗种、精深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预制菜,努力做大做强广西“蓝色粮仓”。

湛江



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
4月10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定向导航。湛江正以“竞标争先”的精神状态,“比学赶超”的奋进姿态,全力推进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建设。
● 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现代海洋牧场积聚丰厚
经过四十多年的砥砺发展,湛江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流通和出口基地。获评中国“对虾之都”“海鲜美食之都”“金鲳鱼之都”“水产预制菜之都”称号。
(一)水产种业蓬勃发展。2022年湛江培育水产种苗1622亿尾,供全国沿海水产养殖和出口东南亚等国家。一是建立水产苗种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建成水产苗种场480家,其中,国家级对虾良种场2家,占广东省40%,省级水产良种场16家,占广东省28%,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个。二是初步解决了水产种苗“卡脖子”问题。积极开展自主创新,选育了经农业农村部审定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6个,占全国审定该品种数量的50%;攻克了66种常用的水产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其中海水类41个品种,大大丰富了养殖结构。
(二)海洋牧场规模较大。2022年湛江渔业总产量125.5万吨,渔业产值274亿元,产量和产值连续20多年居广东省首位,其中海洋牧场生产占较大比重。一是大力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形成湛江湾、东海岛、西连、流沙、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拥有养殖网箱3516个,占广东省约70%,桁架式养殖平台2个,近海养殖鱼排8万多个,网箱养殖产量12多万吨。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渔礁3处。二是建立浅海和滩涂立体养殖模式。积极探索红树林与渔业耦合模式,发展林下养殖方式;近海发展以牡蛎为主的贝类人工养殖,面积30万亩,各种贝类年产量达45万吨。
(三)流通加工基础雄厚。湛江海洋牧场的发展,带动冷藏加工、网箱制造、配合饲料、陆基服务等产业链日趋完善。一是水产加工业水平全国领先。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18家,其中国家级涉渔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二是渔业配套产业完善。拥有饲料加工厂30多家,年产水产饲料90多万吨;鱼虾药、原辅料、包装材料、渔用兽医器械、加工设备等生产企业130多家;渔业装备生产企业80多家,深水网箱销售量约占全国60%;依托丰富水产品和粤菜师傅研发优势,开发全国各种菜系预制菜品1000多个,年产量10多万吨。三是“买全球,卖全球”格局初步形成。水产品销售网点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通过湛江海关关区进出口水产品总额95.5亿元,同比增长15.6%。
● 二、牢记嘱托,不辱使命
湛江将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实施深海养殖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一是构建“一核四圈七组团”。规划建设湛江湾海洋牧场核心区,吉兆湾海陆联动圈、流沙湾陆海联动圈、粤琼合作试验区海陆联动圈、北部湾粤桂合作联动圈,形成湛江湾、雷州湾、吉兆湾、硇州海域、北部湾、流沙湾、粤琼协作区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组团。
 二是打造“一示范二中心三基地”。创建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打造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国际水产种苗育繁基地、水产养殖与加工基地、装备与饲料生产基地。
 三是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四大工程”。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实施水产种业创新、装备转型升级、智慧渔业推广、耕海牧渔示范四大工程。计划到2028年,建成重力式网箱6000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20个,打造千亿级水产产业集群。
湛江决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上牧歌,奋力谱写新时代耕海牧渔新篇章。


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电话:010-64333249 传真:010-64333249 邮箱:chinaycj@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0号远洋国际中心C 座1101室
版权所有: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 京ICP备050610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