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联合检阅”—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现场推进活动在江苏兴化举办
为推进现代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现场推进活动暨全国水产养殖新模式新装备新技术论坛活动于10月31日在江苏省兴化市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水产、农机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水产养殖机械制造企业、水产养殖经营主体等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农业农村部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泰州市副市长周小慧等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本次推进活动围绕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技术创新和推广,集中展演示了60余家单位近200台(套)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现场还进行了分品种、分环节的养殖装备演示,其中有超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无人机、智能投饵施药多功能作业船、自动清理水草作业船、AI智能投饲机、智慧渔业监测平台、全姿态水下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代表们感慨,这真是一次水产养殖装备的“海陆空检阅”。
天上有智能无人机在飞行作业,水上有割草船、投饵船在工作,岸上有数字化监测系统在操控,“海陆空”联动,显示出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远景。
无人机演示
活动现场,无人机在空中来回匀速飞行,向塘中抛洒饲料。一架重约20千克的无人机,看起来不大,却能装20公斤的饲料。一小时可以投喂180亩蟹塘,相当于8名工人的工作量。而设定好无人机相关轨迹后,一名工人可同时控制5台机器。
水草长势迅猛,经过长时间水泡后易腐烂发臭,不仅污染水源,还容易导致水面漂浮物堆积,影响河蟹的生长。园区里,工人驾驶着自动化割草机熟练地在塘口操作,时间不长,塘里的草就割上来很多,蟹塘里的通风道也出现在眼前。这样的一台自动割草机一天的工作量可以顶得上6名工人,并且操作过程不会造成池底淤泥上浮等浑水现象,不仅对河蟹的生长没有影响,还提升了河蟹品质。
工厂化全自动循环水的高效养殖技术,具有无地域界限、产出高密度、安全高品质、系统智能化、环保零排放、资源低消耗等优势。通过原水处理、杀毒灭菌、物理过滤、生化生态、液氧及温控等几大系统模块,让养殖水体时刻处于“循环处理”状态,保持水质各项指标稳定,保障养殖品种处于最佳生存状态。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卫星导航、遥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渔场和渔业装备中的应用加速发展,建设了一批集智能农机装备、物联网设施、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数字渔场”“智慧鱼塘”等智能渔机应用场景,水产养殖已从机械化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全国水产养殖新模式新装备新技术论坛
活动同期举办了全国水产养殖新模式新装备新技术论坛,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就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情况、现代设施水产养殖主要模式及重点发展方向、淡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和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智能工厂技术、设施渔业装备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对指导各地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示范推广新装备新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指导,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兴化市人民政府、泰州市农业农村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渔业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支持并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