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山东首个高通量卫星网络入海项目进入规模化测试!
正在进行测试的,是山东省首个高通量卫星网络入海项目。网络入海,就是在渔船上安装“高通量卫星信号”,配套搭建船载视频监控、呼叫广播、座机电话等,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相比传统监管平台只能看到船的位置,无法掌握船上具体情况不同,网络入海可谓是渔船出海的“海上哨兵”。不仅可以实现陆海人员的语音视频通话,还能实时监测渔船情况。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渔船检验科科长 张伟介绍:“网络入海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船上安装一个卫星接触天线,接收了卫星信号,在船上形成一个局域网。依托这个局域网络,总共配套了三样设备,监控设备、云广播、卫星电话。”
2022年,威海市提出探索建立一套可以与渔船实时通话、广播预警、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入海” 应运而生。同时加快海上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兼具低频段及大宽带优势的“700M+2.6G”海面双层网,实现千里海岸线近90公里范围内的5G网络高速率全覆盖。“第一次的试点,找了6条船,3条渔政船3条渔船,经过了一年的测试。今年我们又在威海抽取了164条船。”张伟说。环翠、荣成、文登、经区每个区域36条参加测试渔船,高区20条,总共164条。预计8月中旬前全部安装完毕,8月底测试调试要完毕,9月1号开海前要全部能正常使用。基于三大网络运营商自身高通量卫星资源,实现船舱内AI视频监控、海上喇叭广播对讲、IMS应急电话、海上船员上网等功能,助力提升威海渔船管控能力,海陆联系更为便捷,海上作业更为省心。
来源:威海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