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蓝谷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注册资本10.1亿元。近年来,公司致力于落实“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抢抓青岛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机遇,按照“深耕一产、撬动三产、拉动二产”的海洋三产联动发展路径,践行智慧渔业工业化生产模式。建立“科技+资本+产业”的海洋生态要素体系,建设以海洋牧场、陆基养殖、深远海养殖、种苗繁育为核心的智慧海洋渔业体系,构筑起现代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和产品供给高地,打造海洋健康品质生活创领者。
公司现拥有海洋领域一级子公司5家,分公司1家;二级子公司2家;三级子公司2家。已形成深远海养殖工船、陆基循环水、筏式、网箱、底播、人工鱼礁6大养殖方式,培育了深海野游大黄鱼、大西洋鲑、牡蛎、魁蚶等主打水产品,获评“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海洋牧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诸多荣誉称号,搭建起涵盖苗种、繁育、饲料营养、加工存储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体系。
一、产业板块布局
(一)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
“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世界首创了“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于2022年5月20日交付运营。该船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4.5亿元建造,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是我国航母“山东舰”排水量的2倍),养殖水体9万立方米(15个养殖舱,单舱水体6000立方米,可开展大黄鱼、石斑鱼、三文鱼等名优鱼种养殖,年产量3700吨(年产量与千岛湖相当)。在“国信1号”运营实践基础上,国信集团升级打造工船系列船型2.0版,“国信2-1、2-2号”养殖工船已于2023年启动建造,计划2025年上半年交付运营,工船合计年产量可达1万吨。
(二)现代海洋牧场产业
国信海洋牧场位于青岛市田横岛东南海域,拥有3.2万亩的确权海域,项目立足于海洋一产生态养殖,正推进打造涵盖筏式养殖、网箱养殖、底播养殖、人工鱼礁4大板块的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建有筏架1700台,投建人工鱼礁3.2万方,底播魁蚶5亿粒,可年产牡蛎2500吨,已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三)陆基循环水养殖产业
项目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端海洋水产养殖业为载体,开展大西洋鲑、大菱鲆等经济鱼类的循环水养殖业务,涵盖鱼卵、育苗、驯化、养成、加工、销售等内容的完整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条,公司占地154亩,现有养殖水体约3.5万m³,可年产大西洋鲑500吨、大菱鲆160吨,产品获评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获得烟台“菜篮子”示范基地、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首家水产养殖ChinaGAP认证称号。
(四)大黄鱼生态养殖产业
该项目是集大黄鱼苗种培育、生态养殖、多渠道销售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运营项目,积累并掌握了从苗种繁育、鱼种培育、成品养殖及品质调控的全流程养殖经验及技术,率先实现岱衢族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规模化育苗并保有大量亲鱼。现有福建闾峡、小雷江,浙江大陈岛、朱家尖、嵊泗等多个养殖基地,拥有各类网箱300余口,一方面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养殖做好苗种供应保障,另一方面,网箱养殖大黄鱼进行自产自销,年产量约1000吨左右。
二、产学研深度结合
一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2项。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国信深远海养殖工船重点实验室列入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水科院设立“科技成果奖励基金”,联合共建“深蓝渔业产业研究院”“深远海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联合研究中心”,持续增强创新迭代能力;与麦康森院士团队共建“海水鱼营养与饲料联合研究中心”,定向开展舱养饲料的研发与生产;与宁波大学以及水科院黄海所、黑龙江所、渔机所,分别签订了银鲳工船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病害防控与疫苗研发,鲑鳟鱼养殖,深远海养殖工程与装备研发等合作协议;获得由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全球首艘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原则性认可证书,率先发起突破多鱼种全生命周期养殖为特点的超大型养殖工船建设,始终保持深远海养殖、装备设计研发的技术领先优势。三是升级迭代。养殖工船团队持续总结技术改进点,对后续船“国信2-1、2-2号”的总体、舾装、轮机、电气、养殖等系统进行了160余项优化和迭代创新,升级打造工船系列船型2.0版。四是制定《养殖工船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通过专家评审,内容包含17项管理手册,76个操作规范文件,199个标准化流程表单。
展望未来,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在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国信蓝谷公司将继续勇毅笃行,奋力谱写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